筱文艳(张士勤) 淮剧旦行演员 筱文艳个人简介

筱文艳,女,淮剧旦角。原名张士勤,江苏淮安人。淮剧自由调创始人。

幼时随父母逃荒到上海,被辗转卖张姓、刘姓为养女学唱淮剧青衣、花旦。16岁登台演出。她善于博采众腔,吸收融化后用以丰富自己的唱腔。淮剧中善于表达情感的腔——[自由调]就是在乐师高小毛、潘风岭帮助下,由她创造出来的,被观众称之谓“筱文艳调”。她唱腔圆润流丽,善于以情带腔刻画人物。在《白蛇传》中饰演的白娘子,《女审》中饰演的秦香莲,《孟姜女》中饰演的孟姜女,《党的女儿》中饰演的李玉梅,《海港的早晨》中饰演的金树英都受到观众的好评。《女审》还被摄成影片,在全国放映。

筱文艳在上海是由看戏发展到学唱戏最后走上舞台演戏的。大约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到四十年代初,上海梨园界为了生存,互相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淮剧这一由苏北乡间“流窜”进大上海的小戏自然难于应付许多较强的对手。这时已经在上海淮剧班子里挑大梁的筱文艳面临两种抉择:要么大胆创新,让淮剧在竞争中得到发展,在大上海站稳脚跟:要么甘拜下风,卖行头散班子。筱文艳为了淮剧艺术,也是为了她自己的生存,毅然选择了前者。为此,筱文艳不得不发疯似的苦钻苦学。她汲取其他剧种之长,兼收并蓄,从多方面丰富淮剧的艺术内容,努力提高淮剧的地位。

而最主要的是她对淮剧声调的改革。当时淮剧风行的主要是“拉调”。这种声调除了一快一慢的节奏变化外,中间的叠词在演唱时几乎没有什么变化。这就使“拉调”在表达人物感情、刻划人物性格方面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此外,一个如此大的剧种主要靠这一个当家曲调贯唱始终,观众也难免有心烦耳厌之感。筱文艳经过反复琢磨,就在原来慢速拉调的基础上把开头句适当加快,再把中间的平句加上花音,并根据具体剧情,随时改变每句每字的落音,唱出了灵活、花俏的青腔。当她把改革后的“新拉调”在舞台上试唱时,获得了台下的满堂采声。

对拉调改革的成功增强了筱文艳大规模改革淮剧曲调的信心,激起了她的更大创作热情。经与乐师们研究,她又针对角色的实际需要进行伴奏方面的改革:有的需要刻划人物的内心世界,就采用长过门起板或长过门走圆场;有的大场面戏,就配之以密锣紧鼓;有的剧情突变,就只用短过门一带而过等等。经过这些改革,演员在台上可以根据剧情,该唱就唱,该收就收,戏也就好做多了。后来,筱文艳在与筱云龙搭档演戏时,又首次采取了角色分腔的表演方法,这在淮剧史上又是一个开创性的改革。接着,她又演唱出行腔轻松、变化自如的十多种曲调,亦即现在淮剧观众们所熟悉的自由调,使大广淮剧观众大饱耳福。淮剧的优美动听的音乐,清新的曲调,无不渗透着筱文艳的一番心血。经过筱文艳和其他淮剧艺人们的共同努力,淮剧在发展中有了很大的提高,终于在大上海的梨园界立住脚跟,并一度和京剧越剧沪剧一起成为统治上海舞台的四大剧种。

为上海淮剧院重要初始创立者。

2013年因大量脑出血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92岁。

出生:1922年,农历壬戌年
逝世:2013年9月19日,农历癸巳年八月十五日,23时28分

人物分类
淮剧 旦行演员

筱文艳视频 MP3下载

94分钟 淮剧
筱文艳,何叫天,杨占魁,武筱凤,徐桂芳,顾少春
94分钟 淮剧
筱文艳,何叫天,杨占魁
91分钟 淮剧
筱文艳
9分钟 淮剧
筱文艳,马秀英,孙纪刚
89分钟 淮剧
筱文艳,何叫天,马秀英
82分钟 淮剧
筱文艳,何叫天
80分钟 淮剧
筱文艳,陈为翰
80分钟 淮剧
陈为翰,筱文艳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